
积一勺以成江河 累微尘以崇峻极
学校区块链产业学院区块链工程2021级3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曾任学生“异步开发”实验室负责人,数学建模协会部长,网球校队成员。进入大学以来,他勤奋学习,始终保持着激昂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以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国家奖学金”“三好学生”,并以第一著作申请软件著作权两份。积极探索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及应用,在各类学科科研竞赛中屡获佳绩。
他曾在第五届传智杯全国大学生IT技能大赛获得全国区域赛一等奖。在2022、202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在2023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春季赛)获得Honorable Mention奖项,也是那次比赛学校唯一获得此奖项的队伍。曾在第十三、十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2022和2023年数维杯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23首届大学生算法大赛、2023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第十五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杯”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第十三届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中获得二等奖。在第十三届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十三届APMCM亚太地区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在第三届中国移动“梧桐杯”大数据创新大赛获得二等奖。在第一届“星火杯”认知大模型场景创新赛中获得创新奖。在第九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两个项目省银。在百度搜索首届技术创新挑战赛:搜索模型推理优化赛道中获得西部赛区二等奖。在第四届IKCEST“一带一路”国际大数据竞赛中以10/2867名的成绩获得国际三等奖。在第四期飞桨黑客松基于PaddleNLP PPDiffusers训练AIGC趣味项目结项。在第五期黑客松大模型应用与创意赛获二等奖。在第五期黑客松为Paddle新增signbit API任务结项。目前同时是云原生仓库CubeFS、AI框架Huggingface、PaddlePaddle Contributor和LLM Agent仓库Camel(4.2kStar)、DatawhaleChina(84kStar)的Member。负责动手学深度学习习题解答编写和Self-LLM仓库的维护。Datawhale AI夏令营实践期间在NLP:基于论文摘要的文本分类与关键词抽取挑战赛、机器学习:锂离子电池生产参数调控及生产温度预测挑战赛均获得一等奖,同时也获得个人全能奖,并持续一段时间实习。由于他在深度学习社区的贡献,他获得了由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及百度飞桨授予的飞桨技术开发者专家荣誉称号。他于2023年1月加入了PFCC开源贡献小组,和来自全球不同领域的学生、研究人员、教授以及相关从业人员一起助力国产深度学习框架的开发与发展,为推动飞桨核心框架V2.5&V2.6版本做出重要贡献。他已完成学术论文6篇,1篇(一作+通信)并已被EI&IEEE双检索国际会议Sensors, Electronics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ICSECE)收录。1篇(4作)已被北大核心、CCF T2期刊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收录。1篇(2作)已被ALT2023: Ancient Language Translation Workshop收录。
笃行不倦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他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锐意进取,爱钻研、肯钻研。以“胜不骄,败不馁“的积极心态刻苦学习,因此不论是平时还是礼拜天,他都能严格按计划合理地安排学习生活。从大一开始他就坚持课余在实验室自学到深夜,不管天寒地冻,刮风下雨,都不曾放弃过。在大量时间付出的前提下,高效率、持续的学习和工作使他积累了较多的知识和经验。
砥砺前行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在他倦于学习的时候,这句话如同座右铭一般,提醒、鼓励,勉励他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忘记最初的梦想。他深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用心去把握和体味。在这一年多以来的学习和探索过程当中,难免遇到许多挑战与挫折,遗憾总是伴随人生的。但是他从未退缩,无论是在探索未知时感到的茫然无措,还是在面对困难时举步维艰,甚至是在遭受失败、沮丧和挫败时,他都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坚定不移地前进。在初次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受阻后,他认清了自己的不足,并花了一个寒假的时间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在面对算法类竞赛最初成绩不佳的情况时,他认真总结失败原因、积累经验并加以改正和提高;在进行开源框架贡献,面对其它未知领域时,他总是积极地向经验丰富的前辈提问,并搜索相关文献,从别人的工作与讲述中获得启发与收获,且不断尝试做出改进与探索;参加IKCEST大数据竞赛时,竞争对手的高分使得他不停地尝试新方案,积极做出改进与探索,最终获得终榜第十名的优异成绩。
社会担当
他认为,技术只是一种工具,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参加相关赛事的同时,他也不忘将自己的竞赛成果转化落地从而能够服务社会的发展。参与第十一届软件杯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的比赛成果——“基于5G服务的大数据管理平台”“计算机数据安全交互系统”软件分别在5月、7月份通过著作权审核,可落地于公共安全等领域,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在此次比赛的基础之上,他还完成了六篇学术论文。他希望自己的点滴工作能够为语音语言处理这一领域添砖加瓦。第四届“一带一路”国际大数据竞赛:法俄泰阿与中文互译,该项比赛的成果被“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交流系统开发使用,将其应用于未来文化交流和国际贸易等行业。进入大学一年以来,他积极投身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大一学年,作为“异步开发”实验室负责人,他组织暑假学习活动,给想要学习开发知识的同学进行任务布置并发放学习资料,并带领组员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项目;在大二学年,他接过飞桨深度学习社区团长一职,在校内普及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大二寒假期间,他组织数学建模部门的干事,共同创立bilibili的CUIT数学建模协会账号,并持续推进内容更新,目前已有4.8k的粉丝量;他加入了PFCC开原框架贡献小组,和来自全球不同领域的学生、科学研究人员、相关从业人员一起维护国内最大的深度学习框架,他希望能够以此来为中国AI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个人理想
他怀揣着一个远大的梦想,那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基础科学的研究和前沿技术的创新。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他深刻意识到科学和技术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科学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快速发展的技术又为重大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和创新思路。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工科生,他希望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能够解决重大工程问题,更要为推动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知识的探索做出自己的贡献。